曾經是現代主義象徵的玻璃大樓,占據各大城市的天際線,但在綠色建築思潮衝擊下,暴露出耗能的缺點。玻璃建築不僅浪費能源,更需要全面使用人工照明以減少大面玻璃產生的強烈眩光。而且玻璃建築常常是鳥類殺手,主要原因是高反射玻璃與城市的夜間照明,混淆了鳥類的巡航系統。
1993年,第18屆國際建築師協會發表「芝加哥宣言」,以「處於十字路口的建築 建設永續的未來」為主題,號召建築界以環境的永續發展為己任,點燃綠色建築的火炬。
1996年,聯合國召開「人居環境會議」,呼籲全世界針對環境生態危機,研擬人居環境對策。追求建築永續發展的呼聲四起,綠建築聲如排山倒海而來。
現 代 建 築 如 何 造 成 地 球 危 機
一、建材生產排放二氧化碳助長地球高溫化
建築物所使用的水泥、銅筋、玻璃都消耗著大量能源,在建材生產的過程中也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,根
據產業耗能統計,每生產1公斤的水泥就排放0.4公斤的二氧化碳,每生產l公斤的銅筋就排放0.9公斤約二
氧化碳,每生產一早方米的磁磚,排放約7.9公斤的二氧化碳,尤其生產過程還耗用大量的煤與電能,嚴重
助長地球高溫化效應。
二、施工拆除會造成空氣及廢棄物污染
建築的高污染特性同樣是超乎想像的,它不只發生於建材生產過程也發生在營建過程及曰後的拆除階段。例 如台灣的銅筋混凝土建築物每早方米樓地板面積,施工階段會產生1.8公斤的粉塵0.31立方米的建築廢棄物
和0.24立方米的剩餘土方;在曰後的拆除階段則產生1.2公斤的固體廢棄物。建築產業的污染,不但危害人
體健康也造成大量的廢棄物處理成本,不肖廠商甚至任意傾倒廢棄物,造威河川公地的嚴重污染。
三、濫採砂石路毀橋斬八色鳥絕跡

銅筋混凝土建築需要大量砂石,由於建築市場的價格競普,導致砂石車超載而將馬路壓毀致使車禍頻傳。 根據曠業局統計,台灣在建築業景氣時,砂石需求量平均每年約10,600萬立方米,合法的砂石量只有4,60
0萬立方米,換句話說,六成的砂石是盜採而來 其中80%的盜採來自河床,因此危及橋樑安全。
高屏溪因歷年不斷的盜採砂石 造威河床平均每年下降40公分,高屏大橋甚至下降達8公尺 終於在2000年8
月27曰引起高屏大橋斷裂倒塌的不幸事件。「河砂採完採陸砂」 政府為了平衡砂石市場,陸續開放一些丘
陵她作為陸砂開採地,被稱作「在山河、林她等處以美麗少女姿態出現的仙子」的八色鳥,現已被國際鳥盟
列為全球最受威脅的保育鳥類之一。
過去的傳統建築物大多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,使用木頭、石塊、泥磚等自然材料為建材,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或傳統城鎮的建築都是最簡單、最平實無華的材質或石頭紋理,但卻能以自然的美敢、最協調的建築風格融入於原有建地上,反之現代建築不必要的裝飾卻使我們的居住環境更加醜陋、混亂。事實上,過分的裝潢、過火的造型,不但不美麗,反而是高耗能、高污染的產物,也是造成地球環境危機的元凶之一。
人類是唯一有能力保護地球的生物,更應該思考建築營造如何與生態環境維持平衡。
待續:綠建築的指標....
參考資料來源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: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:有綠建築真好
林憲德教授:我愛綠建築
台灣省建築師公會 陳慶利理事長:綠建築
圖片來源:旅外遊子K at 部落格http://blog.roodo.com/mr_clean/archives/724376.html